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戲曲曲藝 > 評劇 >

西路評劇伴奏樂器橫笛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笛子也稱橫笛。相傳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以后輸入長安。宋朝以后,成為伴奏戲曲的重要樂器。唐代稱橫吹,是沒有笛膜的。唐代只有簫管上才有膜,宋元以后這膜就移至橫笛上,而簫管就不再貼膜了,如今只有朝鮮簫才貼膜。

笛上雖然開有膜孔,但過去對膜孔也并不太考究,僅在吹孔與第六孔之間挖一圓孔,貼上笛膜(最先是竹膜)就是。首先注意膜孔的是上海的大同樂會。1932年10月,大同樂會主任鄭覲文將舊時笛子的圓形膜孔,改為橢圓形,以增多笛膜的折紋,使音色更圓潤,更易于控制。

笛子的音色,不僅取決于吹孔的形狀和位置開挖得是否得當,以及管壁厚薄是否適當,笛膜的老嫩和膜孔的大小對音色的影響也不小。一般說,膜孔大,發(fā)音厚實(尤其是低音),膜孔小,發(fā)音則相對尖細,因此,膜孔是影響笛子音色的關(guān)鍵問題之一。

站內(nèi)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quán)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uán),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