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強國中的音樂專項試題
13.馮子存是我國著名的____演奏家。
A.二胡
B.琵琶
C.笛子
正確答案:C.笛子。馮子存(1904-1987)是我國笛子演奏大師。他出生在陽原縣東井集鎮(zhèn)西堰頭村。從小跟二哥學吹笛子。17歲的他,走西口以演奏竹笛乞討謀生。白天干活晚上向二人臺藝人學習小戲音樂。在壩上一帶為二人臺伴奏。長時間的熏陶、磨練和積累,他將二人臺音樂與山西民間音樂柔和在一起,創(chuàng)編出了《喜相逢》、《五梆子》、《十對花》、《拜大年》、《掛紅燈》等笛子獨奏曲,同時形成了高亢明快、豐富多變、濃烈獨特的笛子演奏風格。是二人臺孕育了一位張家口籍的笛子藝術(shù)家——馮子存。
14.李廷松是我國著名的____演奏家。
A.二胡
B.琵琶
C.笛子
正確答案:B.琵琶。李廷松是我國著名的琵琶演奏家,祖籍江蘇蘇州。1906年12月18日生于上海,1976年8月11日卒于北京。少年時期即喜愛民間音樂,曾從琵琶名家汪昱庭學習,甚得其師器重。1924年,他參加了上海國樂研究會,1925年又邀集一些志同道合者發(fā)起和組織霄國樂學會并任會長。他整理樂譜、改革并試制樂器、帶領(lǐng)排練、組織音樂會,為繼承發(fā)揚民族音樂做了大量工作。琵琶界公認其為“汪派”的代表人物。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離開上海,輾轉(zhuǎn)云南、四川,參加義演活動,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李廷松被聘為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的特約演奏員,并先后于中央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沈陽音樂學院等校任教。他曾參加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組織的中國民間、古典音樂巡回演出團,到各大城市進行表演。他的琵琶演奏以武曲見長,風格古樸深厚,剛勁挺拔,樂曲處理深入淺出,前呼后應(yīng),渾然一體。自50年代起,他所演奏的《霸王卸甲》、《十面埋伏》、《夕陽簫鼓》、《青蓮樂府》等傳統(tǒng)古曲,經(jīng)他與曹安和整理,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先后出版。中國唱片社還將他演奏的一部分琵琶樂曲錄制成唱片。在教學上,他強調(diào)因材施教,講求實效,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藝術(shù)鑒賞水平。
15.蔣風之是我國著名的____演奏家,其代表作品為《漢宮秋月》。
A.琵琶
B.笛子
C.二胡
正確答案:C.二胡。蔣風之(1908—1986),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生于江蘇宜興。他的名字如同他的名曲《漢宮秋月》一樣,都是中國民族音樂的瑰寶。蔣風之從小先后學習笛子、二胡等樂器。1929年,拜劉天華為師,學習二胡、小提琴。在長期的演奏實踐中,他保持了劉天華創(chuàng)立的基本風格,著名的二胡獨奏曲《漢宮秋月》是他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的傳世之作,此曲奠定了蔣氏二胡學派的基礎(chǔ)。他創(chuàng)作過歌曲《南歸》,二胡曲《長夜》,整理的古曲都有創(chuàng)新。他還對傳統(tǒng)的二胡進行了改革,使原來的龍頭形改為月牙形,改原來的圓琴筒改為啞鈐式,他創(chuàng)造的“蔣氏二胡”和“蔣派二胡藝術(shù)”都是不斷推陳出新的產(chǎn)物。蔣氏二胡、蔣派演奏和學術(shù)論著是他留給人們的寶貴財富。
16.戲曲樂隊中弦管樂部分稱為文場,打擊樂部分稱為武場,合稱為文武場。下列樂器中不屬于戲曲樂隊中“文場”樂器的是____。
A.大鑼
B.曲笛
C.嗩吶
D.板胡
正確答案:A.大鑼。文武場指指戲曲的樂隊,總稱為場面,分為文場和武場。文場以胡琴(又稱京胡)為主奏樂器,伴以彈撥弦樂、吹管樂器,拉、彈、吹兼有;武場以鼓板為主,小鑼、大鑼次之,合文場的胡琴、月琴、三弦,向稱“六場通透”。近年來各演出團體,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又增添了琵琶、中阮、揚琴及西方樂器中名目繁多的管弦樂器,使場面更加宏偉,對于渲染舞臺氣氛,加強戲劇節(jié)奏和烘托表演、美化演唱,都起到良好的作用。
17. 《鬧元宵》是中國著名古箏演奏家曹東扶創(chuàng)作的一首____音樂作品。
A.嗩吶
B.管子
C.古箏
正確答案:C.古箏。曹東扶(1898—1970)男,漢族,中國著名古箏演奏家。他13歲時隨民間藝人學唱河南大調(diào)曲子,習各種絲弦樂器,擅彈三弦、琵琶,因此其演奏具有濃厚的河南民間音樂風格。他指法嫻熟,功力深厚,發(fā)音堅實圓潤,長于表現(xiàn)纏綿細膩的情感,其設(shè)計的“游搖”奏法具有悲劇性效果,對突出河南地方風格有重要的作用。如《思鄉(xiāng)》、《思情》、《閨中怨》、《打雁》、《落院》以及《高山流水》、《爭梅》、《慢引》、《百鳥朝鳳》等。河南箏曲《高山流水》經(jīng)他改編后廣為流傳。
18.廣東音樂風格的古箏曲____是我國民族器樂演奏家劉天一的代表作。
A.《二月里來》
B.《墾春泥》
C.《紡織忙》
正確答案:C.《紡織忙》。劉天一 (1910—1990) 民族器樂演奏家。原名劉厚吉。廣東新寧(今臺山)人。自幼酷愛音樂,學生時代已通曉高胡、提琴、月琴等,后轉(zhuǎn)學高胡,潛心鉆研,成為轟動港、澳的“玩家”,有“香港呂文成,廣東劉天一”之說。 他經(jīng)常參加廣州業(yè)余音樂社的演出和電臺音樂節(jié)目的演播活動,潛心鉆研,技藝日趨精湛。1931年參加廣州著名音樂社團“素社”,任高胡領(lǐng)奏。又曾隨羅九香學奏古箏。1940年移居澳門,長期任職于澳門國際酒店的粵曲藝團。1949年轉(zhuǎn)赴香港。1954年回廣州,參加廣東音樂研究組。歷任廣東省政協(xié)常委、廣東省文聯(lián)副主席、音協(xié)廣東分會副主席、廣東音樂研究會名譽會長、廣州民間樂團團長等。擅長高胡、古箏,其主奏的高胡曲《鳥投林》、《春到田間》、《平湖秋月》和古箏曲《蕉窗夜雨》等均膾炙人口。在演奏上,劉天一博采精攻,集各家之長,獨創(chuàng)一格。在熟練地運用加花、滑指、顫音等傳統(tǒng)演奏技巧的同時,大膽吸收小提琴演奏技法,開拓高胡的使用音域,豐富高胡的表現(xiàn)力。又精作曲,主要作品有高胡獨奏《魚游春水》、《花市迎春》,古箏獨奏曲《紡織忙》、《塞上吟》,嗩吶領(lǐng)奏曲《放煙花》等。 1990年6月3日在廣州逝世。 歷年來,培養(yǎng)了王國潼、王宜勤、崔金書、余其偉等一大批胡琴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