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樂器分類 > 民族彈拔樂器 >

琴-中國民族樂器介紹

作者:   來源 :中小學(xué)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琴,彈弦樂器。古代稱琴、瑤琴。現(xiàn)代稱古琴、七弦琴?!对娊?jīng)》、《左傳》、《國語》、《呂氏春秋》等文獻(xiàn)都有記載。東周各國樂官多精通琴藝,如楚國鐘義、晉國師曠等??鬃忧偎噵故欤淌诘摹傲嚒敝?,即有彈琴誦詩的內(nèi)容。漢魏以來的司馬相如、蔡邕、嵇康都以彈琴著稱。唐代李嶠、李欣、李白、韓愈、白居易、張祜等詩人,為彈琴寫下了不朽的詩句。宋徽宗趙佶熱愛琴藝,曾廣搜天下名琴藏于特設(shè)的“萬琴堂”。南宋末年以來,隨著古琴演奏藝術(shù)的發(fā)展,由于演奏風(fēng)格、師承淵源、所據(jù)傳譜的不同,形成眾多的琴派,各有卓越的琴家和琴曲。著名琴派有浙派、虞山派、廣陵派。近代有浦城派、泛川派、九嶷派、諸城派、嶺南派等。近年出版的《琴曲集成》收錄琴譜一百五十余種,琴曲三千首以上,可見古琴音樂遺產(chǎn)之豐富。

古琴制作工藝也有悠久的歷史,制琴名家輩出。唐代,僅四川雷氏家族就有雷霄、雷威、雷玨、雷迅等十余人。還有張越、郭亮、李勉等高手。給后世留下不少精品。宋代名家有朱仁濟(jì)、衛(wèi)中正和金道,元代有朱致遠(yuǎn)、嚴(yán)古清,明代有祝公望、張敬修等。

古琴整體是一扁長形音箱。面板又稱琴面,是一塊長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開有穿弦孔;琴尾為橢圓形,在項、腰處兩旁有月牙形或呈方折凹入。底板又稱琴底,形狀與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塊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底板開兩個出音孔,稱龍池、鳳沼,腰中近邊處設(shè)兩個足孔,上安兩足,稱雁足。面、底板膠合成琴身,在琴首里面粘有舌形木板,構(gòu)成與琴腹相隔的空間,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設(shè)音梁,又稱項實。琴腹中有兩個音柱,稱天柱和地柱。弦軸又稱琴軫,多為圓形或瓜棱形,中空(穿弦用),琴弦由絲絨繩系住拴繞于琴軫上。琴弦用絲制纏弦。岳山鑲嵌于面板首部,也開有穿弦孔。底板上有四個琴腳,琴首部兩個叫鳧掌,琴尾部兩個叫焦尾下貼,起墊平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個螺鈿或玉石制作的徽,用以標(biāo)記音位。

古琴造型優(yōu)美,常見的為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是項、腰部位向內(nèi)彎曲上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分。琴漆有斷紋,它是古琴年代久遠(yuǎn)的標(biāo)志。由于長期演奏的振動和木質(zhì)、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種斷紋,如梅花斷、牛毛斷、蛇腹斷、冰裂斷、龜紋等。有斷紋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觀,所以更為名貴。

演奏時,將琴置于桌上,右手撥彈琴弦、左手按弦取音。

定弦主要有三種:一、C、D、F、G、A、c、d;二、 C、D、F、G、bB、c、d;三、C、D、E、G、A、c、d。音域C―d3。共四個八度又兩個音。有散音七個、泛音九十一個、按音一百四十七個。演奏指法繁多,右手有托、擘、抹、挑、勾、剔、打、摘、輪、撥刺、撮、滾拂等;左手有吟、猱、綽、注、撞、進(jìn)復(fù)、退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