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樂器分類 > 民族吹管樂器 >

葫蘆笙-中國民族樂器介紹

作者:   來源 :中小學(xué)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diǎn)擊:

葫蘆笙,古稱瓢笙。是彝、拉祜、哈尼、佤、怒、傈僳、納西、普米、苗等族和苦聰人的吹奏樂器。流行于云南的楚雄、瀾滄、西盟、孟連、西雙版納、保山、臨滄、德宏、怒江、麗江、四川涼山、廣西西部和貴州黔西等地。

本世紀(jì)五十年代以來,在云南江川李家山二十四號墓、晉寧石寨山古墓群出土的銅葫蘆笙斗,據(jù)測定屬春秋至戰(zhàn)國之際的遺物。有五、六、七管三種。竹或木制笙管已腐朽不存,銅制笙斗的形制略有差異。李家山二十四號墓出土的兩支銅斗,上端均鑄一立牛為飾,造型生動形象,通高分別為26和28.2厘米。銅葫蘆笙系仿天然葫蘆匏形用青銅鑄造笙斗,另插竹木制笙嘴吹奏。主要用于伴奏舞蹈。如開化銅鼓面部主暈圖象中有匏笙舞,畫面上八人中有一人邊吹葫蘆笙邊舞,晉寧石寨山出土的銅鼓胴部畫面、舞俑、樂舞銅飾物和房屋模型中也屢見吹奏葫蘆笙的形象(《中國音樂史圖鑒》Ⅱ―48至Ⅱ―51)。

文獻(xiàn)記述葫蘆笙始于唐代。段安節(jié)《樂府雜錄》載唐大中(847―859)年間,“夷部樂……有葫蘆笙”。唐代樊綽《蠻書》載南詔(今云南大理)“少年子弟暮夜游行閭巷,吹葫蘆笙或吹樹葉,聲韻之中,皆寄情言,用相呼召?!薄缎绿茣?南詔傳》:“吹瓢笙,笙四管。酒至客前,以笙推盞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