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州皮影,起源于古城灤州,故名,始稱灤州皮影或樂亭皮影及冀東皮影,又稱灤州影戲,因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又名河北皮影、唐山皮影,是中國皮影戲三大流派(陜西皮影、潮州皮影、北方皮影)中北方皮影的代表之一。流行于河北東北部唐山市為中心的地區(qū),包括昌黎、灤縣、樂亭等縣,輻射到河北周邊地區(qū)和東北三省。當?shù)赜兄i語“遠看燈火照,近看像個廟,里頭人馬喊,外邊哈哈笑”。
灤州影戲始以灤河為界,河東皮影稱東路影;河西則為西路影。影人以驢皮制成,故又名驢皮影。演出時,影人前有大幅素紙幕,影人后有燈光,演者立于幕后,持影人于紙幕舞動,配以唱詞與音樂。劇目豐富,唱腔綜合高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