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潮劇演出形式
潮劇的聲腔在明代稱潮腔,也稱朝調(diào);潮調(diào)也是劇種的名稱。清朝福建漳浦人蔡 在《官音匯釋解義》“戲耍音樂”條中載:“做正音,唱官腔;做白字,唱泉腔;做大班,唱昆腔;做潮調(diào),唱潮腔”,說明名明代的潮腔,是與官腔、昆腔、泉腔并列的地方腔。
那么,明代潮劇演出的體例又怎樣呢?我們從已有的幾個明代潮劇刻本,可看到若干特點。
明代潮劇本,屬傳奇體例?!皞髌妗边@一名稱,在唐帶是指內(nèi)容奇異的文言小說;宋代把戲文、說書一類的曲本也稱傳奇;在元代,也有把雜劇、院本稱為傳奇。到明代,傳奇則是指由南戲(戲文)發(fā)展起來的戲曲劇本。明傳奇雖然是從戲文發(fā)展起來,但在體例(劇本結(jié)構(gòu))上,與戲文又有不同,主要有:戲文全劇不分“出”,傳奇劇本則分“出”,并標出目,《永樂大典》所輯錄的《張協(xié)狀元》、《宦們子弟錯力身》、《小孫屠》等戲文是不分出的。現(xiàn)在見到的出版本有分出,并有出名是今人為研究方而便標上去的。潮劇明代劇本,均從傳奇體例,分“出”并標目,如嘉靖本《荔鏡記》55出,每出有出數(shù)、標目如第二出,標目是“辭親赴6任”,第三出是“花園游賞”,第四出是“運使登途”,最后一,第55出,是“合家團圓”?!督鸹ㄅ饭?7,無出數(shù),有標目,分別是;“劉永攻書”、“兄嫂教妹”、“秀求婚”、“金花挑繡”、“姑嫂賞花”…...,最后一出是“南山相會”?!墩\蘇六娘》共11出,其形式與《金花女》同,無出數(shù),有標目,分別是“六娘對月”、“林婆見六娘說病”、“林婆送肉救薛繼春”……第11出是“六娘出嫁”。
其次,明代一般都四五十出,可供兩三個晚上演出,潮劇《荔枝記》47出?!督鸹ㄅ废嫡\,故只有17出。
第三,通常由副末開場用一首“沁園春”介紹劇情梗概。比如《琵琶記》,副末開場用一首“水調(diào)歌頭”介紹寫作主旨,用一首“沁園春”介紹劇情???。這是明代開場的慣例。明代潮劇演出,也沿此慣例,以副末開場介紹劇情大意?!独箸R記》副末開場,是一首[西江月]開編:
萬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云,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自然由命。公子伯卿,佳人黃氏,窈窕口良。因嚴親許配才郎,自登彩樓選同床,卻遇陳三游馬過,荔枝拋下綠衣郎。陳三口合,無計,學(xué)口口磨鏡到中堂,益春遞簡,得交鸞鳳,潛逃,被告發(fā)遣,逢伊兄運使,把知州革除,夫婦再成雙。襟懷慷慨陳公子,體態(tài)倩奇黃五娘。荔枝為記成夫婦,一世風(fēng)流成古揚。
除副末開場外,每出角色的下場和全劇結(jié)束,均有下場詩(一般四句)和散場詩(卷場詩)、(一般八句)。潮劇《荔鏡記》第二出下場詩:
拜辭爹媽便起身 山高路遠雁魚沉
萬兩黃金未為貴 一家平安值千金
《荔鏡記》全劇結(jié)束的散場詩:
(末)一家寶貴感上天 (丑)衣錦回鄉(xiāng)再團圓
(外)林大發(fā)配崖州去 (占)知州貪贓罷職還
(生)寶鏡重圓今日會 (旦)荔枝為記兩意傳
(凈)潮陽隔別千山外 (合)閩泉會合舊姻緣
行 當 明代潮劇有七個行當,即生、旦、貼、外、末、凈、丑。
行當是我國戲曲特有的表演體例。它是根據(jù)年齡、性別、身份、職業(yè)、穿戴,以及行為特征的不同而形成的人物類型。戲曲行當?shù)男纬山?jīng)歷了漫和的發(fā)展過程。唐代的參軍戲有兩個角色,一個叫參軍,一個叫蒼鶻。這是一對喜劇人物。這兩個角色逐漸演變,成為宋雜劇和金院本的副凈和副末兩個行當。至元代雜劇,形成五個行當,即旦、末、外、凈、雜。宋元南戲以及明傳奇,由于劇本內(nèi)容的豐富,人物增多,行當又再發(fā)展,形成生、旦、貼、末、外、凈、丑七個行當;旦--趙五娘;貼(占)--牛氏;外--蔡公;牛丞相;末--家院、堂官;凈--蔡婆、牛府老姥姥;丑--婢女、張媒婆。
潮劇明本《荔鏡記》、《蘇六娘》中,也是七個行當:《荔鏡記》生--陳三;旦--黃五娘;貼(占)--益春、伯賢夫人;外--陳伯賢、黃九郎;末--陳伯賢之父、卓二;凈--林大、小七、差役;丑--陳伯賢之母、李姐、驛丞?!短K六娘》生--郭繼春;旦--蘇六娘;貼--桃花;外--蘇六娘之父;末--蘇六娘之母;凈--林婆;丑--書僮。這七個行當在明末再發(fā)展變化,凈發(fā)展為大花臉,扮演陽剛?cè)宋?;末和歸人生行或旦行;丑行再發(fā)展豐富,專扮演喜劇人物。至現(xiàn)代,歸納為生旦凈丑四大行當。
唱腔體例 明代潮劇的唱腔結(jié)構(gòu)屬南曲的曲牌聯(lián)套體制。
我國戲曲表演人物的手段是唱幫念打,稱為“四功”,“唱”為四功之首,也是不同劇種的區(qū)別所在。曲牌聯(lián)套的唱腔結(jié)構(gòu)是我國古老的音樂結(jié)構(gòu)形式。唐宋的大曲、宋詞、鼓子詞、唱賺等歌舞音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