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是上好中學音樂鑒賞課的關鍵
[文章摘要]:音樂鑒賞課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就是一切以學生實際出發(fā),以學生需求出發(fā),改變傳統(tǒng)低效的“滿堂灌”,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傾聽音樂;鼓勵學生對音樂的獨特感受和見解;改變單一沉悶的課堂,采用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動”在其中,“樂”在其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音樂鑒賞的興趣,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精講多聽;感受和見解;鑒賞關鍵
眾所周知,傳統(tǒng)的音樂鑒賞教學模式中,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主要是被動地聽,被動地接受,老師盡管講得口干舌燥、頭頭是道,學生卻收效甚微。記得有位名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加,我就會完全理解?!币胗行岣咧袑W音樂鑒賞課教學效果,教師必須放下架子,轉變原有師生觀,變學生客體為主體,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一、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設計教學方案。
學生來自不同地域、不同班級,音樂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學習心理等因素各不相同。教師要善于觀察、揣摩、了解學生情況,根據(jù)學生情況確定與之貼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設計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這既是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又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
二、改變傳統(tǒng)的“滿堂灌”,精講多聽,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傾聽音樂。
音樂是訴諸于聽覺的藝術,聽覺感知是欣賞音樂的必要途徑。人們只有通過聆聽音樂才能欣賞、理解音樂。然而,在傳統(tǒng)的音樂鑒賞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師講得過多的“滿堂灌”現(xiàn)象,教師總是恨不能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知識一下子全部灌注給學生,滿心期望學生了解得越多越好,這樣,很容易導致講解的時間拖長,講解內容過多的現(xiàn)象,留給學生體驗音樂的時間卻很少。盡管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口干舌燥,學生卻是云里霧里,不知所云,甚至感到乏味。這樣的教學嚴重違背了音樂學科的規(guī)律。漢斯立克曾說:“音樂比任何其他藝術美更快更強烈地影響我們的心情。”這說明了音樂對我們情感的觸發(fā)是直接的;再多的語言、再美的語言也代替不了學生對音樂直接的感受和體驗。因此,音樂鑒賞中,教師一定要精講多聽,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傾聽音樂、感知音樂才是最重要的。
三、轉變教師權威地位,鼓勵學生獨特感受和見解。
音樂具有“非概念性特征”,這一特征源于欣賞主體經(jīng)驗的差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當音樂激發(fā)人產(chǎn)生情緒時,人們會在各自的經(jīng)驗中尋找或回憶引起類似情緒的事物,這樣,同一音樂音響就產(chǎn)生了不確定的音樂內容。由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各自生活和審美經(jīng)驗的差異,他們對同一音樂作品的感悟必然是不同的。因此教師不能以自己的“標準答案”來要求學生,把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強加給學生,這樣會禁錮學生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弱化學生體驗、感受音樂的主動性,使學生失去欣賞音樂的興趣。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音樂想像的自由空間里敢于表達自己對音樂作品獨特的觀點和見解,允許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與標準答案不同的“解讀”,積極倡導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奇思妙想。當然,如果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存在原則性的錯誤,如將壯美的進行曲說成優(yōu)美的音樂,教師既不要批評學生,也不要急于告訴他正確答案,而應耐心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答案。這樣,既能保護學生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又能使學生從中增長知識。
四、改變單一、沉悶的課堂,讓學生“動”在其中、“樂”在中。
傳統(tǒng)音樂鑒賞中,教學方式以聽為主,這種單一的學習方式容易導致學生聽覺審美疲勞而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