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初中音樂論文 >

淺談“中國風”流行歌曲進初中課堂的幾點嘗試

作者:吳曉雯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流行音樂進課堂課題研究之


  ――淺談“中國風”流行歌曲進初中課堂的幾點嘗試


  益陽市赫山實驗學校 吳曉雯


  內容摘要:“弘揚民族文化”是音樂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但學生對傳統(tǒng)的音樂似乎提不起興趣,甚至對音樂課都由喜愛變?yōu)榱瞬粣?。針對這一情況,本文我進行了幾堂課的實踐研究,并就音樂教師可以從哪些方面挖掘 “中國風”流行歌曲,怎樣利用這一教育資源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民族音樂,提高民族音樂素質,發(fā)表了自己的一些觀點。


  關鍵詞:中國風  流行歌曲   初中音樂課堂


  一、        主題闡述: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和深入,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正逐步發(fā)展到教育的各個領域。中小學音樂教育作為實施美育的途徑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在音樂教學中經常出現了這樣的現象:當教學生課本上的內容和學唱課本上的歌曲,學生總不能認真上課,甚至有的學生表現出非常厭煩的神情;而當我在聲樂小組或課余時間教學生唱一些課外流行歌曲時,學生則表現出極度的熱情,在音樂課上不認真***的學生也都會激情澎湃。種種事實表明:學生們熱衷于演唱、演奏或欣賞流行音樂,視它為當代的一種“時尚”,更重要的是,這種音樂貼近他們的生活,表現了他們的某種情緒和思想,情緒也會高漲起來。


  在一次音樂課上,我給學生播放了一首由信樂團演唱的歌曲《北京一夜》,同學們一下子被獨特的曲風給吸引住了,同學們的感觸頗多,有的說:“歌曲中唱腔很吸引人”有的說:“歌曲中加入了戲曲,非常的新穎獨特,讓我對戲曲產生了興趣”…… 。當聽騰格爾演唱的《天堂》時,同學們非常的陶醉,有的說:“聽著歌曲的旋律,仿佛自己來到了那一望無垠的內蒙古大草原,非常的美”,“歌曲融入了蒙古民歌的風格”同學們還總結“這類流行歌曲極具中國特色,能夠將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進行很好的宣揚”。


  像這樣的流行歌曲,內容好、曲調優(yōu)美,又能在學生中廣泛流傳,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使我們的音樂課堂充滿活力,走進音樂課堂又為何不可呢?


  黃曉亮在《中國風音樂史》中說道“中國風”就是三古三新(古辭賦、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編曲、新概念)結合的中國獨特樂種。歌詞具有中國文化內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編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圍,歌曲以懷舊的中國背景與現在節(jié)奏的結合,產生含蓄、憂愁、幽雅、輕快等歌曲風格。但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中國風。它給人一種感受:聽到樂曲就會聯想到中國特色,中國元素,中國味道。


  這類歌曲的學習既符合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弘揚民族文化”又遵循了學生的興趣愛好。關鍵是怎樣將此類歌曲引入課堂并達到效果呢?結合我對一些“中國風”流行歌曲的了解及研究,我做了以下嘗試。


  二、課堂描述:


  周杰倫演唱的歌曲《青花瓷》,學生都比較熟悉。在一節(jié)八年級的音樂課上我播放了一曲《青花瓷》,學生一聽流行音樂,課堂氣氛一下活躍起來,似“觸電”般,連平時上課時常處于“萎靡”狀的幾個男同學也立刻打起了精神靜心聆聽起來。那節(jié)課學生們一直處于積極參和熱情投入的狀態(tài)中,我們讓學生感受歌曲中民族五聲調式及古詩詞,體會周杰倫戲曲唱腔的運用,接著感受《青花瓷》伴奏古箏、竹笛及木檀板的融入,以及民族樂器給歌曲帶來的效果。最后用戲曲中常用到的道具扇子學習了幾個經典的動作,體驗歌曲的古典美。一層層的欣賞和感受,同學們被這樣獨特的美所吸引了,他們恍然大悟:《青花瓷》這首歌曲非常好聽,感覺非常的具有古典韻味,原來它包含了這么多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音樂。這節(jié)課我們實在是受益匪淺啊。


  正是有了首次非常成功的“觸電”經歷,堅定了我將此類流行音樂引進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事實證明,適度“觸電”流行音樂,完全能夠彰顯音樂課堂的無限魅力與精彩。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梨園擷英》主題是感受我國的戲曲唱腔,了解戲曲的一些知識,促進民族審美觀的培養(yǎng)。在這單元進行學習時,我就決定用流行歌曲作“引子”欣賞與“戲曲”有關的音樂作品.我邀請同學們和我一起來聆聽三首流行歌曲《在梅邊》、《蘇三說》和《新貴妃醉酒》片段,請同學們找出這三首歌曲的特別之處。當歌曲《新貴妃醉酒》的音樂緩緩響起的時候,學生都靜靜的陶醉在音樂的世界中,當聽到李玉剛演唱的京腔唱段時大家發(fā)出了驚嘆的聲音,一個男性的扮相怎么會這么美?聲音怎么是女聲?我即時的說道:李玉剛是反串演唱的男旦,他將京劇大師的戲曲《貴妃醉酒》以獨特的形式展現在百姓面前,同時,我恰當的介紹了一下京劇大師梅蘭芳。三首歌曲剛一聽完,同學們急切的想告訴我他們聽到的答案:《在梅邊》、《蘇三說》和《新貴妃醉酒》都是將戲曲的唱腔與流行歌曲進行了結合。歌曲非常特別,讓人回味無窮...同學們都爭著回答,活躍了課堂的氣氛。戲曲通過流行創(chuàng)作的配合更具時代感,拉近了現代人們和古老文化的距離。通過對這些歌曲的分析和了解,同學們對戲曲產生了相當濃厚的興趣,當我問到“大家想不想學習幾句戲曲唱腔與流行歌曲結合來演唱時?”大家興奮的回答和一板一眼的學唱都歷歷在目。通過這次課,同學們對接下來的課本內容充滿好奇,整個單元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順利的學習完并達到了理想的效果。


  三、幾次實踐的分析:


  針對上述案例,實施后感覺很好。不難看出,不是同學們不喜歡民族傳統(tǒng)音樂,只是他們對流行音樂更為偏愛,是我們的老師強制性的扼殺了同學們的興趣。是我們把自己的感受強加給了孩子們。如果再加上歌曲缺乏與學生生活產生共鳴的東西,就難以讓學生產生興趣,更難以吸引學生。而學生是當代的學生,并且生活在信息傳媒非常發(fā)達的當代社會,時下正紅的“超級女聲”、 “星光大道”、等一些選秀活動,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使得流行音樂離孩子們的距離是如此之近。正因為時間上較大的落差,才造成了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即使接受也往往是消極被動的。


  面對這一現象,音樂老師應該怎么處理好呢?這些都是我們音樂老師必須解決的問題。我覺得:


  其一,很好的協(xié)調民族音樂與流行歌曲的關系。通過一些好的“中國風”流行歌曲的學習增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喜愛,我們的音樂教育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并回歸生活。在“超級女聲”“星光大道”等節(jié)目中出現了許多帶有“中國風”的流行歌曲,老師可以通過一些選秀節(jié)目中出現的這類歌,引導學生們感受民族音樂,并喜歡民族音樂。


  其二,淡化自我,確立學生是主體的思想。我們很多老師喜歡以自己的好惡來確定課堂教學的內容,也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自己喜歡民歌,便讓學生都喜歡彭麗媛、宋祖英。這種教學思想總體而言還是感性的,過強的自我意識在左右著教學向理性化方向發(fā)展。我們老師應該走進學生的世界,去聆聽他們所聆聽的,從他們的興趣出發(fā)來引導學生學習。


  其三,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拓寬欣賞視野。音樂老師不能老是在自己過去所學的范疇中自以為是的散步,拒絕一些現代的東西。我們應該知道,在現實生活中,也有曇花一現的“高雅”音樂,而流行音樂中也有經典之作,流行歌曲并非都是靡靡之音。因此,做老師要胸襟開闊、雅俗共賞,這樣才能適應學生的不同需求。


  其四,活躍課堂氣氛,淡化技能性,突出欣賞性、審美性。無論什么有趣的東西,一旦上升到理論成為學習的對象,學生往往就會對其失去興趣,但如果讓學生在欣賞與審美中進行學習則會輕松得多。


  與古典、民族音樂相比,當今學生接觸最多和最喜愛的還是流行音樂,教師有選擇性的將一部分吸收了傳統(tǒng)音樂、民族音樂的素材的流行音樂,結合本課的教學,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同時也是民族與流行的一種結合,也是新課程改革中音樂課堂提倡多元文化的一種嘗試。


  四、對幾次實踐的思考:


  美國當代著名音樂人類學家布魯諾?內特爾指出:“各種音樂是不可攀比的,就卓越方面我們不能說一種音樂比其它音樂要好,這正如說一種語言比其他語言要好。”實踐證明,選擇適當的教法,挖掘流行音樂的深層,讓經典流行音樂適度“觸電”我們的音樂課堂,不僅不會影響正常的教學工作,反而豐富了教學內容、促進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更在無形中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他們自然而然就會對音樂課產生興趣,不斷提高自己對學習音樂的信心,享受到音樂藝術所給予的無限樂趣。筆者以為,“中國風”流行歌曲作為補充、附加,可以使課本中的民族音樂以另一種形式出現在同學們面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從哪些方面挖掘,值得思考。


  經過一些實踐我總結了以下幾點我的看法:


  第一、 挖掘旋律價值――引“中國風”流行歌曲輔助歌曲教學。


  學生欣賞流行音樂最直觀的感受是聆聽其旋律,因為流行音樂的旋律特點就是簡單易學易記。“中國風”歌曲都是運用的民族五聲調式,并借鑒古典和民族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的旋律加以重新填詞,對古典旋律的感受能增強學生對民族美的感受。如周杰倫演唱的歌曲《菊花臺》、《霍元甲》、《花田錯》、《月亮之上》、《蒙古人》等,學生深深被音樂所打動所吸引,同時通過教師的引導講解,學生會體會到民族傳統(tǒng)音調賦予流行歌曲的獨特風格,學生也體會到同樣的旋律給予編配不同的歌詞所表達的情感與情緒意境也有所不同,這樣開放的課堂能讓學生不喜歡嗎?


  第二、挖掘內容價值――引“中國風”流行歌曲深化欣賞教學。


  現代流行音樂,特別是流行歌曲里面融了許多不同的音樂元素。如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