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法研究 > 高中音樂教法 >

高中音樂欣賞課的七種導入方法

作者:胡秀麗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8   點擊:

  課堂導入是通向?qū)W習新課的橋梁,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課前五分鐘,是調(diào)動學生興趣、提高注意力的最佳時間,音樂教師要善于把握有利時機,精心設計好“開場白”。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中能做好導入新課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對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必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人根據(jù)高中生的年齡特點,結(jié)合教材與教學實踐,不斷地摸索探尋導入設計的方法,概括出音樂鑒賞課的七種導入方法:


  一、以問導入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導入,能夠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如:在欣賞《中國歌劇》這一課中,開始先以設問導入,“同學們聽過歌劇嗎?”回答“沒有聽過”。當我唱起《北風吹》時,同學們馬上說出是《白毛女》片斷,緊接著運用多媒體播放一段《白毛女》的電影片斷,讓學生說一說歌劇是怎樣的一個概念,這樣一來很自然的導入今天所要學習的歌劇。


  二、以音導入


  例如,在學習《歷史悠久的亞洲傳統(tǒng)音樂》一課時,我在課前播放了由印度樂器薩朗吉演奏的樂曲《歡迎》,上課時請學生回答“課前播放的樂曲是哪個國家的?而這個國家又是屬于哪個大洲的?”這樣既能自然地引出課題,又能為后面欣賞印度音樂做鋪墊。


  三、以圖導入


  例如在《中國少數(shù)民族音樂》這一單元中,我先進行多媒體課件的展示,通過播放反映蒙古族人民生活以及藏族同胞去布達拉宮朝拜等影像片斷,吸引學生的視線,讓學生從我國少數(shù)民族生活的地理位置、語言文化、社會生活、風俗習慣中認識理解。教師可用下面的語言導入新課:“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許多少數(shù)民族不僅有自己的文字、語言,而且大多能歌善舞,在他們聚居的地區(qū)流傳了大量頗具特色的民歌和舞蹈音樂,下面我們就來聆聽幾首不同民族的作品?!痹诮處焺?chuàng)設的情景主題下,教師可直接切入對蒙古族民歌《遼闊的草原》、西藏民歌《宗巴朗松》、維吾爾族民歌《牡丹汗》等內(nèi)容的欣賞。當然,在教授這課時用音頻導入法效果也會很好。


  除了視頻,有時還可以通過圖像來導入。圖像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記憶。開始就用圖像來導入,學生的興致會馬上被吸引過來,達到預期的效果。在欣賞民歌《沂蒙山小調(diào)》的時候,先掛上一幅和歌詞內(nèi)容相關(guān)的畫,問“這幅畫中,畫了些什么呢?”“如果請同學們?yōu)檫@幅畫配音樂,應該配一段什么樣的音樂呢?”根據(jù)同學們的回答(民歌),然后播放我事先準備好的音頻----讓學生在聲音、圖像的雙重魅力下感受民歌,從而導出新課。


  四、以唱導入


  教師聲情并茂的范唱,可以把作品所表達的音樂形象生動、直觀的再現(xiàn)出來,引起學生的共鳴,更加能激發(fā)學生欣賞的欲望,從而使學生能準確的把握音樂形象,全面了解作品。如學習《京劇》一課,我先范唱了現(xiàn)代京劇《紅燈記》的片段《都有一顆洪亮的心》,我唱完后請學生說出劇種,從而自然地導入了新課。


  時下流行一句話“想唱就唱,想說就說”,我覺得在課堂上也應給學生充分表達情感的機會,可以設計師生同唱歌曲來導入新課。例如,在鑒賞《西北民歌》一課,我和學生共同演唱了《康定情歌》、《鳳陽花鼓》、《阿里山的姑娘》、《山丹丹花開紅艷艷》這四首民歌片斷,唱完后請學生討論每首歌曲屬于哪個地區(qū)的民歌,從而導出課題。


  五、以詩導入


  采用名言詩詞再次進行激情導入。中國古詩的意境常常是“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有時,一句美妙的詩句可以讓學生領略到復雜的語言所無法代替的意境。如在欣賞蒙古族民歌《遼闊的草原》時,先讓學生知道什么是蒙古人民真正的生活,一句學生們非常熟悉的詩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碑斈銊傄徽f出口,學生便會不自覺地跟你吟誦起來。一句小詩的力量,使你輕松的把學生帶入另一片天地。


  又如,在欣賞中國古代音樂《陽關(guān)三疊》時,“渭城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