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實驗教材編寫理念與特色分析
摘自:《中小學音樂學科網》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的精神編寫的實驗教材于 2001 年 9 月開始在全國實驗區(qū)使用?!稑藴省穼嶒灨逯性S多新的特點,如倡導新的教育觀念,拓展新的教學領域,關注新的教學方法,構建音樂課程的體例框架等均在實驗教材中有著鮮明的體現(xiàn)。實驗教材的編寫,緊緊把握了這些特點,力求符合課程標準的各項要求,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結構、全新的內容和全新的呈現(xiàn)方式,引起了音樂教育界的廣泛關注。
第一節(jié)、實驗教材理念
一、體現(xiàn)以審美為核心
《音樂課程標準解讀》指出:“以美育為基本屬性的音樂學科,在其教育、教學形式與過程中,與其它學科有著顯著的區(qū)別,那就是:淡化教育活動中那種赤裸裸的知識傳遞過程,代之以師生雙方主動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動,并視這種活動本身為教育目的之一。羅丹說:‘藝術就是感情'。音樂美,即是一種特殊的情感表達方式。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途徑,其特質就是情感審美。情與美的這種不解之緣,決定了音樂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理念,鮮明地體現(xiàn)在實驗教材中。實驗教材選擇的作品格調品位高雅,情感內涵豐富,具有立意美、情境美、音韻美、旋律美、配器美、伴奏美等一系列特點。所精選的歌曲教材,貼近學生的生活,表達學生的心聲,好聽耐唱,使學生聽了就想學,唱了還想唱,常唱不厭煩。欣賞教材體現(xiàn)經典性、注重時代性。作為中國人,應該熱愛自己的民族民間音樂,應該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應該使之發(fā)揚光大。同時中華民族也是世界民族大家庭的一員,也應該學習世界各民族的優(yōu)秀音樂文化,尊重多元文化。實驗教材很好地處理了兩者關系,既展示了人類音樂文化的精髓,又弘揚了我們民族優(yōu)秀的音樂文化遺產。教材注重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情感、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和高尚的價值觀。努力把握作品的思想內涵,以給學生更多思想的、人格的、精神的影響,幫助學生提高審美水平,形成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學生通過聆聽音樂,表現(xiàn)音樂和音樂創(chuàng)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體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xiàn)中的作用,被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陶醉,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的功能得以發(fā)揮。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理念不僅體現(xiàn)在實驗教材中,更應體現(xiàn)在音樂教師的教育觀念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把握音樂教材的審美因素,并將自己的音樂審美體驗積極地融入對教材的分析、處理之中,將音樂教材作為審美教育的一種載體和資源,在具體音樂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音樂審美教育氛圍,使學生獲得審美體驗。
二、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突出地體現(xiàn)在實驗教材中。實驗教材注重對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yǎng),為學生終身愛好音樂奠基。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是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要動力,也是學生在人生的道路中不斷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發(fā)展自身音樂能力所必須的催化劑。教材精選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水平音樂作品,以激發(fā)、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興趣及愛好。實驗教材致力于轉變學生學習方式,轉變學生被動性的狀態(tài),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能學,強調學生參與、強調活動、強調實踐、強調操作、強調探究,強調學生親身體驗經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驗教材既面向全體,又注重個性發(fā)展,尊重學生的差異,尊重每一個學生學習方式獨特個性的體現(xiàn)。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從傳統(tǒng)的方式轉向現(xiàn)代學習方式。實驗教材之所以特別強調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是基于對學生的尊重。尊重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需要?!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中闡述:“學生有如下幾個方面的需要:探究的需要;獲得新的體驗的需要;獲得認可與欣賞的需要;承擔責任的需要。人是萬物之靈,每一個人與生俱來都有這幾個方面的需要。”“關注和尊重學生的需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尊重學生,更多地欣賞和鼓勵學生,將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學生面前,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訣”。
三、體現(xiàn)新型師生關系
教學實踐證明,教學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師生之間關系。實驗教材體現(xiàn)了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尊重、理解、和諧、民主、真誠溫馨、互相關愛。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中,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師生敞開心扉,情意相通,不同見解的各種思維方式的碰撞坦蕩而真誠,教與學相輔相成,師與生相映生輝。正如《走進新課程》一書中指出的那樣:“‘師生之間的關系決定著學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既是新課程實踐與教學改革的前提和條件,又是新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內容和任務”。教師應“樹立教育民主思想。民主思想首先要求教師承認學生作為‘人'的價值。每一個學生都有特定的權利和尊嚴,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其次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這種尊重既表現(xiàn)在對學生獨特個性行為表現(xiàn)的接納和需要的滿足,又表現(xiàn)在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讓學生自由充分發(fā)現(xiàn)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體驗到自己作為人的一種尊重感和幸福感”。“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①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②贊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③贊賞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xiàn)的善意;④贊賞每一位學生對教科書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睂嶒灲滩膹娬{師生之間的互動,師生互動本身具有教育性。教師和學生總是處于一定的交往之中,活動和交往是教育和教學的過程的主旋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中指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的實質是交往。據此,現(xiàn)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fā)生教與學,那些只有教學的形式表現(xiàn)而無實質性交往的‘教學'是假教學。把教學的本質定位為交往,是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睅熒慕煌?、互動,使得師生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師與生的角色是可變的,師與生的作用是互補的。學生從教師那里學到知識,教師也在學生那里學到知識,教師和學生都獲得了自己原來所沒有的體驗和收獲,課堂充滿智慧、充滿活力、充滿情趣,這樣的音樂教學使教師體驗挑戰(zhàn),學生享受學習。而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誠實守信,競爭意識,團隊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藝術等現(xiàn)代人的合作品質都能得到很好的展示和提升。學生會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親情、與關愛,同時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召喚、指導和建議,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情感體驗。
四、體現(xiàn)新的評價方式
《基礎教育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建立促進課程不斷發(fā)展的評價體系。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睂嶒灲滩膶⑦@一理念滲透在各個單元之中,在評價的功能和評價方式上有較大的突破。評價主體多元化,教師、家長、學生、管理者等多主體共同參與。評價方式多樣化,采用自評、互評、他評相結合的方式,而不是單一的,一兩次測驗定終身的評價方式。評價的內容是多方面的,有演唱、演奏、欣賞、音樂知識,音樂文化等,而不是以前的單項評價,以增進學生對音樂課的情感體驗,激勵他們更加有興趣地學習音樂,激勵產生師生互動的教學關系,形成貫穿于音樂教學全過程的,生動活潑的良好評價氛圍。
對學生的音樂學習評價,實驗教材以《標準》規(guī)定的各學段、各年級的課程目標和教學領域為基準。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除了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和知識與技能方面的情況之外,還注重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愛好與情感反應,音樂實踐活動中的參與態(tài)度,參與程度、合作愿望與協(xié)調能力,音樂的體驗能力與模仿能力、表現(xiàn)能力、探究音樂的態(tài)度創(chuàng)編能力,對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理解以及審美感情的形成等等。在實驗教材中,學生的自我評價以描述性為主,重點是自我發(fā)展的縱向比較,評價變成了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的過程。學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與同學分享自我探索的體會及進步的情況。學生之間開展相互評價,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形成了積極,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評價關系和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模式,使教師的教學真正服務于學生的學習?!靶履暌魳窌钡葯谀恳陨鷦踊顫姷幕顒雍驮u價方式,展示學生音樂學習成果,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編排、主持、評定、總結、相互交流和激勵、發(fā)展了學生的各種能力。
第二節(jié)、實驗教材結構
各版實驗教材均采用了單元式的人文結構構建,突破了以往以課時結構、知識結構為編寫框架的陳舊模式,因此具有鮮明的特色:從人文角度出發(fā),關注音樂與人、音樂與自然、音樂與民族、音樂與社會的關系,體現(xiàn)了深刻的人文內涵。
一、單元結構代替課時結構
以往的教材以課時為結構,一個課時一歌一曲,音樂知識、視唱,過于具體、詳細,對教學客觀上限制得較死。這樣的編排方式束縛了教師的手腳,教師沒有一點靈活性,沒有選擇組合的余地,影響了教師積極性和主動性發(fā)揮,教師不可能有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教材是一種資源,教與學也是一種資源。實驗教材以單元結構編排,給教師很大的自主權,增加了彈性,為教師的教學組合與設計提供了很大的空間,有利于教師積極性的提高和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每個教學單元安排了三到五個作品,由于教材中遴選的音樂作品總容量較大,給了教師一定程度的選擇余地,同時由于每個單元容量的不同,課時可由教師掌握,內容由教師自由組合,教師可以自己去選擇去安排 , 這樣每個單元的課型就豐富多了。以往的課時結構對學生的音樂學習也有較大限制,學生只能跟著教師走,學習死板而被動?,F(xiàn)在單元結構編排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fā)揮和積極主動地學習,有利于學生自己靈活運用這些材料去進行自學,有利于學生音樂學習方式的改變。
二、人文結構代替知識結構
實驗教材以人文主題的結構形式,代替了過去的知識結構形式。以往編教材是以學科邏輯出發(fā),以學科為中心,貫穿著知識技能的主線。選擇作品從學科、知識技能、識譜出發(fā),不考慮學生是不是喜歡,學生需不需要。如為了講授樂理知識“變拍子”,首先安排“變拍子”的定義,講清什么是“變拍子”,然后圍繞著“變拍子”這個知識點找有關“變拍子”的視唱曲和歌曲,作業(yè)部分再設計一個有關“變拍子”的練習。
如:講三連音,就選擇《國歌》,講降 B 大調音階就選擇歌曲《接過雷鋒的槍》 …… 等等。這種從學科出發(fā),為知識服務的教材編寫方式,造成了音樂學習的繁、難、舊,其結果不僅使教材在風格、題材、體裁等方面的多樣性乃至藝術性,受到一定的影響,而且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客觀上造成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
實驗教材的編寫從人文結構出發(fā),從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出發(fā),從學生心理邏輯出發(f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興趣、能力和需要出發(fā),努力貼近社會生活,盡可能從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從學生的視角選擇作品,從學生終身受益的高度遴選教材內容,為學生提供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以及積累音樂文化的廣闊天地。選每一首歌,每一首樂曲,都考慮到跟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音樂經驗有關,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為學生所接受、所喜歡。把課堂生活置于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下,讓學生在廣闊的天空下,在大千世界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與社會、自然對話和相融,把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理解和體驗,使他們在與社會環(huán)境的互動中,在與世界溝通中感受音樂的美好,感受生命的崇高,獲得個體的自由與和諧發(fā)展。引導學生用自己特有的眼光去理解和體驗,并創(chuàng)造出鮮活的、出人意料的經驗來,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實驗教材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編選作品
(一)音樂與人
選擇與學生本身的學習生活、校園生活有關的作品。如:人教版實驗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學時代》,主題內容是以學生由小學升入初中這種特定的狀況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在內容設計上首先以振奮人心的語句激勵起學生對美好中學時代的憧憬和向往,培養(yǎng)其內在的自豪感。開頭語:“聽!新世紀的金鼓敲起來,新世紀的銀號吹起來,沐浴著新世紀的陽光,滿懷著對未來的憧憬,我們跨進了中學時代。”編排了歌曲《新世紀的新一代》,反映當代中學生的精神風貌,主人公是學生自己。為了讓學生多感受、多體驗歌曲歡快熱烈,充滿活力的情緒,進入學習的情境,為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也為了體現(xiàn)新的教學方法,課本提示學生:“聽錄音、學唱歌”,而不是傳統(tǒng)教學中的先識譜后唱歌,并在歌譜相關處分別用拍手和敲三角鐵表示,讓學生邊演唱邊為自己伴奏,在有拍手記號處拍擊節(jié)奏×××;在△處敲擊三角鐵或其它打擊樂器。這樣較單純唱歌豐富得多,課堂氣氛也會活躍得多,更能體現(xiàn)出 21 世紀中學生朝氣蓬勃、求知探索的精神風貌。有利于學生情緒調動、調節(jié),這樣學習學生會感到非常有趣,學習積極性會大大提高?!讹w來的花瓣》是一首歌唱人民教師的佳作,表達了學生對老師濃濃的愛。課本的欣賞曲目限定在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校園環(huán)境中,安排了欣賞歌曲《校園的早晨》。整個單元曲目都是歌唱學生自己,歌唱老師,歌唱學校,反映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校園生活,學生自然感到親切和喜歡。又如湖南版實驗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音樂在我身邊》,讓學生尋找自己身邊的音樂,為自己熟悉的生活場景選配恰當?shù)囊魳?;第八單元《少年好時光》,開頭廖廖數(shù)語便勾畫出一幅美好的校園圖景:“陽光撒滿我們的校園,風兒吹開我們的笑臉,歌聲唱出我們的理想,我們是歡樂的小小少年?!苯滩倪x用了歌曲《小小少年》,設計了歡樂總動員“少年好時光”聯(lián)歡會節(jié)目單,“好歌排行榜”、“音樂伴隨我成長”等等都是學生們所能接受所喜歡的。影視音樂離學生很近,學生喜聞樂見,實驗教材七年級 13 冊第六單元《熒屏之聲》、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銀屏之歌》都是學生們所喜歡的。
(二)音樂與自然
實驗教材在表現(xiàn)音樂中的自然和自然中的音樂上有獨到之處。人音版實驗教材 13 冊第 2 單元《天山之春》中,讓學生演唱王洛賓根據維吾爾族民歌整理創(chuàng)編的《青春舞曲》,感受歌曲的親切、活潑和青春活力,理解歌曲真摯的警示: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時光。欣賞不僅具有新疆音樂文化本土種種特色、還帶有波斯 ---- 阿拉伯音樂文化明顯特征、風光秀麗的《喀什的春天》,感受“天山南北風光美,喀什春光令人醉,泉水清清流不斷,風吹波浪銀光閃”的美景和鮮明的多元文化色彩,欣賞冬不拉彈唱哈薩克族民歌《褐色的鳥》,體會哈薩克人民歌唱幸福生活、憧憬美好未來的思想感情。在“演唱《青春舞曲》時,用器樂合奏《青春舞曲》作伴奏。演奏《青春舞曲》時,將樂譜中打擊樂聲部的配器補足?!比艘舭鎸嶒灲滩?14 冊第 3 單元《長江兩岸》中,編排了清新優(yōu)美的《采茶舞曲》。歌曲象是一幅秀麗的畫卷,勾勒出江南水鄉(xiāng)的明媚春天,令人心弛神往。同時還編排了“《龍船調》采用了哪種演唱形式?跟隨錄音,模仿啞劇的形式進行表演看哪一組設計、表演得最好”的教學活動。流暢如歌的江南絲竹《歡樂歌》把學生帶到那錦繡江南魚米鄉(xiāng);吹奏豎笛曲《茉莉花》,使學生領略了這首被譽為中國民歌典范的江蘇民歌那獨特的清新秀麗,優(yōu)美婉轉。深情的《十送紅軍》讓學生回顧了革命歷史,進一步體驗了軍民情深,增加對老區(qū)人民的敬意。第 3 單元《春之聲》,歌曲《渴望春天》表現(xiàn)了盼望春天來臨的急切心情和對春天的贊美;高胡和箏的三重奏《春天來了》、無伴奏混聲合唱《春曉》,美妙的人聲模擬了大自然的音響。人教版實驗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金色的秋天》,“美妙的旋律,把我們帶到了金色的秋天”,欣賞小提琴與鋼琴演奏的《金色的秋天》,去體會“秋,是一個喜慶的、熱烈的季節(jié)”,聆聽歡慶豐收的樂曲《慶豐收》和《豐收鑼鼓》,使人仿佛看到了人們在歡樂地舞蹈;而《西風的話》和《深秋》給學生領略了秋的另一份美,透著一絲涼、一絲凈。伴著音樂《秋的私語》,沉浸在這美麗的秋景中,領悟到秋是多姿多彩的。
(三)音樂與民族
實驗教材將我國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音樂作為音樂課的教學內容,通過學習民族音樂,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中國是文明古國,早在七、八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在音樂園地上就有許多驚人的創(chuàng)造。實驗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傳統(tǒng)是條河》安排了一組古曲古樂欣賞:,( 1 )神奇的笛、塤:骨笛與樂隊演奏的“原始狩獵園”、塤獨奏“哀郢”,( 2 )獨特的鐘、馨:鐘馨合奏“竹枝園”、鐘馨與民樂合奏“楚商”,( 3 )清幽的古琴:古琴獨奏“流水”、“梅花三弄”。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各地不同的地形風貌、風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態(tài)的音樂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神州大地( 1 )》 ---- 遼闊的草原,讓學生感受“天蒼蒼,野芒芒,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風情,在所選材料上力求突出草原民族特有的音樂風格和音樂文化特點,有蒙古民歌《牧歌》及根據它改編的無伴奏合唱曲、民歌《遼闊的草原》,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供豎笛演奏的民歌旋律《蒙古小夜曲》,哈薩克族民歌《我們的新氈房》、冬不拉彈唱《金色的阿勒泰》;藏族民歌《北方水草茂盛的家鄉(xiāng)》、《北京的金山上》,加深學生對我國草原民族的認識和理解。教材在強調弘揚民族音樂的同時,還開闊學生視野,學習、理解和世界其它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環(huán)球之旅( 1 )》 ---- 亞洲之聲,欣賞日本民歌《櫻花》與尺八與箏二重奏《春之?!?,朝鮮民歌《清津浦船歌》和一首伽耶琴樂曲、印尼民歌《劃船歌》,印尼甘美蘭樂隊演奏的“甘美蘭”樂曲,印度西塔爾獨奏《曼德》、印度鼓樂,孟加拉國民歌《祖國母親讓我上前線》,泰國民間樂曲《竹板琴合奏》,了解世界上最大的陸地 ---- 亞洲音樂的基本情況與特點,以及亞洲音樂與其它藝術的聯(lián)系。
(四)音樂與社會
實驗教材增加了音樂同社會生活的有機聯(lián)系,具有鮮明的時代感。下冊第二單元《紅旗飄飄》,開首語便是“國歌是國家的象征,是民族的心聲,是人民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然后編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 《義勇軍進行曲》,配以人民音樂家聶耳的頭像及音樂故事《國歌的故事》。同時,欣賞歌劇《江姐》中女聲齊唱《繡紅旗》,管弦樂合奏《紅旗頌》,男聲獨唱《紅旗飄飄》,《國旗頌》,還設計了“在下列場合升國旗時,你會有什么不同聯(lián)想和感受? 1 、天安門廣場 2 、香港回歸 3 、中國奧運冠軍領獎 4 、學?!钡慕虒W活動。人音版實驗教材七年級 13 冊第 1 單元《七子之歌》中,學生演唱歌曲《七子之歌 ---- 澳門》,體會歌曲中多次呼喚母親所表達情感,欣賞《東方之珠》、想像序曲片段《 1997. 天地人交響曲》和《鼓浪嶼之波》。這種編排方式,反映了一國兩制的政治主張,寄托著對臺灣同胞的深情厚意,學生能強烈地感受到祖國統(tǒng)一是人心所在,大勢所趨,樹立為統(tǒng)一祖國大業(yè)作出貢獻的思想。
第三節(jié)、實驗教材內容
一、整合音樂教學內容拓展新的學習領域
實驗教材按照《標準》的精神,對音樂教學內容進行了整合,并拓展了新的學習領域:綜合性藝術表演、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與相關文化等。
(一)注重音樂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
表現(xiàn)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音樂學習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表現(xiàn)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實驗教材把唱歌、唱游、器樂、識譜、視唱聽音歸納整合到表現(xiàn)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表現(xiàn)為演唱、演奏、識讀樂譜,不僅降低了對識譜的難度和要求,而且擴展了綜合性藝術表演內容。如人音版實驗教材中七年級 13 冊第三單元《歐洲風情》第 21 頁,要求學生“參照列賓的油畫《伏爾加纖夫》,在《伏爾加船夫曲》的歌聲中做纖夫拉纖的即興表演。”不僅可以使學生想起俄羅斯伏爾加河上;一群衣衫襤褸、胸前套著纖索的纖夫,用整個身心負著沉重的貨船前行,伏爾加河空曠遼闊原沙灘上留下一串串腳印,前面的路程仿佛永遠沒有盡頭……,使他們深切地感受和體驗沙俄時代處于社會最底層的纖夫們的憤懣不平以及他們對新生活的向往。實驗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班級演唱會》中第 33 頁“美的風采”中,要求學生“分組設計演唱方案,看誰表演得最成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音樂表現(xiàn)機會。
再如實驗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神州大地》( 1 ) -- 遼闊的草原中第 37 頁:“表演:《北京的金山上》。先聽樂曲《北京的金山上》按大家的興趣,全班同學分為兩組:一組演奏,一組舞蹈。先分別排練,然后大家合作表演?!辈⑻峁┝搜葑嗷顒雍臀璧富顒拥陌才拧_€有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 19 頁《華夏古韻》中,根據《陽關三疊》的詩句和音樂,即興創(chuàng)編音樂情景劇《陽關三疊》、第六單元《銀屏之歌》中表演音樂情景劇“一個真實的故事”,為學生提示了歌舞、合奏、情景劇、知識競賽等活動方法。教材還十分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信、獨立的歌唱能力,歌唱上減少了技術性要求,如人音版實驗教材七年級 13 冊第三單元中,“為《夜曲》設計適當?shù)难莩问讲⒂脕硌莩薄ⅰ盀槟愕暮门笥殉粌墒啄闼矚g的歐洲歌曲,好嗎?”“用你喜歡的風格演唱《桑塔露琪亞》這首歌等。湖南版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新年音樂會節(jié)目單”中設計了“以小組為單位自選本冊教科書中的一首歌曲創(chuàng)編動作并演唱”、“表演唱:以小組為單位自選本冊教科書中的一首歌曲創(chuàng)編動作并表演?!钡鹊龋瑔l(fā)學生通過積極參與表演,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由感知、體驗美上升到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美,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并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發(fā)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chuàng)造潛能,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全面提高音樂表現(xiàn)力。
(二)強調音樂的實踐與創(chuàng)造
創(chuàng)造是新拓展的教學內容,是發(fā)揮學生想像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生積累音樂創(chuàng)作經驗和發(fā)掘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對于培養(yǎng)具有實踐能力的創(chuàng)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音樂創(chuàng)造包括與音樂有關的發(fā)掘學生潛能的即興創(chuàng)造活動,能夠用人聲、樂器聲或其它音源材料表現(xiàn)一定的情景,能夠對自己或他人的聲音探索活動作出評價,能夠獨立地或與他人合作創(chuàng)編幾小節(jié)的短曲等等。教材處處強調音樂實踐活動與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所有的音樂實踐活動都注重面向全體學生,每個人都在其中擔任一個角色,每一個活動都體現(xiàn)學生參與,特別是每一個活動都提供學生在探究和創(chuàng)造,讓每個學生有成就感、有快樂。在具體曲目的選擇上有意識地加強了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利于學生綜合知識與能力培養(yǎng)的內容。為學生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才能提供可能。實驗教材七年級 13 冊第一單元《七子之歌》“實踐與創(chuàng)造”中“依照下圖試著用手劃出歌曲《鼓浪嶼之波》前四個單句的旋律線”、“聆聽《喀什的春天》,判斷它使用了哪些伴奏樂器?將下面的旋律線寂補足”。第三單元《歐洲風情》中“為《倫敦德里小調》補寫空缺的旋律線圖譜”實際是讓學生創(chuàng)作圖譜,是老師指導下的“作曲”。學生在創(chuàng)作圖譜的過程中,加深了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啊秱惗氐吕镄≌{》的演奏方法在小提琴中有多種表現(xiàn),下面的三種旋律線各適用于樂曲的哪一部分?”這首先要深入到音樂本體中去,熟悉旋律,了解旋律的走向,情感表達,積極主動地感受音樂,才能理解音樂的情感與內涵,準確地表現(xiàn)音樂。在第五單元《金色樂章》中,欣賞弦樂合奏《二泉映月》,在學生懂得了“魚咬尾”的創(chuàng)作手法后讓學生“做魚咬尾的創(chuàng)作練習”:先語言接龍后節(jié)奏接龍、旋律接龍,從易到難層層遞進,逐步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即興創(chuàng)作、創(chuàng)新能力。而“用塑料杯、塑料木桶及橡皮筋自制一個拔弦樂器,當老師彈奏下列旋律時,用拔弦樂器在指定位置做伴奏?!钡囊魳穼嵺`活動,是從學生出發(fā),從生活出發(fā),讓學生親自動手,尋找、運用生活中現(xiàn)有物品,做成樂器,自己去奏樂去創(chuàng)造,這里有奧而夫音樂教育思想和實踐,可謂洋為中用。這樣的音樂實踐不僅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手能力,而且使學生明白生活是音樂的源泉,聲源是可以無窮無盡地去探索、開啟的,對音源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和實踐?!胺纸M任選《西游記》唐僧師徒四人中的一人,用打擊樂器及自制樂器為其設計音樂,或自選音樂配合人物造型”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生聽辨、選擇、創(chuàng)編音樂的能力。
又如第五單元《二泉映月》的主題譜例樂句間同音相連,這種句頭咬句尾的創(chuàng)作手法即是我國民間音樂中常用的創(chuàng)作手法“魚咬尾”,在樂譜的后面隱含著插圖:一條條魚兒首尾相接,寓意魚咬尾。《二泉映月》插圖從新月、滿月到殘月的不同形態(tài)給學生以廣闊的想象空間,弦樂合奏圖表明了《二泉映月》中樂西奏,體現(xiàn)出東西方音樂文化的完美結合。
(三)充分體現(xiàn)綜合性
1 、不同教學領域間的綜合
演唱、演奏、欣賞與音樂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相聯(lián)系,感受、體驗、表現(xiàn)、鑒賞與相關音樂文化相聯(lián)系等。例如人音版實驗教材七年級 13 冊第 2 單元《天山之春》,演唱維吾爾民歌《青春舞曲》,演奏曲目也是《青春舞曲》,教學中可以在演唱《青春舞曲》時,用器樂小合奏《青春舞曲》作伴奏,演奏《青春舞曲》時,將樂譜中打擊樂聲部的配器補足。第 4 單元《行進中的歌》中“聆聽《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婚禮進行曲》、《葬禮進行曲》三首進行曲,試著變換速度唱一唱每首進行曲的主題,感受其效果有何不同,分析為什么每首樂曲的開頭重復相同的音高,但表達的感情卻完全不同”?七年級 13 冊第 6 單元《熒屏樂聲》第 39 頁“學唱并欣賞《雪絨花》,感受與體驗這首歌(樂)曲對祖國無限深情的基本情調。試著結合《音樂之聲》劇情的變化,體會音樂在電影的情節(jié)發(fā)展變化中有什么作用?!焙习鎸嶒灲滩钠吣昙壣蟽缘诙卧蹲鎳灨琛芬?a href=http://shangwufuwu.com.cn/Knowledge/sing/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歌唱祖國為中心,由學唱歌曲《歌唱祖國》欣賞歌曲《祖國頌》、《祝福祖國》、《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國》和《祖國歌》,器樂曲《伏爾塔瓦河》及相關的音樂知識所構成。在選材上結合時間因素(大約在國慶節(jié)前后),與學校舉行的慶祝國慶活動結合在一起,有利于擴展音樂課堂的空間,使音樂課程價值得以充分發(fā)揮。這樣編排,第一是內容的安排緊扣課程標準,涉及“感受與鑒賞”、“音樂表現(xiàn)”和“音樂與相關文化”三個方面;第二是材料的選擇緊扣中心 ---- 歌唱祖國;第三是材料的內容豐富 ---- 中外作品;第四是材料的體裁形式多樣 ---- 不同的聲樂、器樂作品,教學時完全可以靈活進行音樂學科內各學習領域的綜合。
2 、音樂與姊妹藝術的綜合
實驗教材注意吸收文學、美術、影視、戲劇、曲藝等姐妹藝術的新觀念、新成果,將音樂與姊妹藝術的相關內容、共同的手段進行有機整合,以適應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學時代》中,安排了配樂詩朗誦。這是音樂與文學相結合的一種常見表演形式。兩首配樂詩朗誦《中學時代》《長大后我就成了你》中,一首歌頌了美好的中學生活,表達新世紀青少年對未來的憧憬,一首贊頌人民教師的平凡偉大。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詞的理解創(chuàng)造性地選擇適當?shù)谋尘耙魳?,能夠在老師和同學面前即興表演,體會配樂詩朗誦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第二單元《祖國頌歌》里,欣賞捷克作曲家斯美塔娜的交響套曲《我的祖國》中的《伏爾塔瓦河》,教材的上方配有兩幅伏爾塔瓦河自然風光的照片,并要求學生“靜靜地聆聽,用圖畫描繪出你感知的景象”。
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三單元《金色的秋天》中配樂詩朗誦《秋》,“同學們,請你創(chuàng)作一首贊美秋天的小詩,并為它選配背景音樂?!眲t體現(xiàn)了音樂與詩歌的結合,“結合本課內容,討論音樂、美術文學,攝影等藝術形式在表現(xiàn)‘秋天'時的異同,并填寫下表(表略)”,充分體現(xiàn)了音樂與姊妹藝術的有機整合。
3 、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它相關學科間的綜合
音樂與相關文化是音樂課人文學科屬性的集中體現(xiàn),是直接增進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學習領域,它有助于擴大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促進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提高學生鑒賞、表現(xiàn)、創(chuàng)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實驗教材充分認識當代學科發(fā)展的綜合性特點,強化音樂與其它學科,特別是人文學科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結合所學的社會學科知識,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音樂與相關學科的這種綜合是以音樂為主的綜合,是圍繞著學生音樂學習所必須的、與教材內容有著密切關聯(lián)的綜合,是自然的、和諧的、有機的。人音版實驗教材七年級 13 冊第 1 單元《七子之歌》,通過學唱《七子之歌 ---- 澳門》,學生可以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關的歷史知識,能夠用歌聲表現(xiàn)期盼祖國統(tǒng)一、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了解我國杰出的愛國詩人、學者聞一多先生;欣賞《東方之珠》和《鼓浪嶼之波》,可以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歷史滄桑,了解有關臺灣的地理、歷史知識;《 1997. 天地人交響曲(序曲片斷)》,則為香港主權回歸而作,與之相關的實踐活動:“試著在地圖上找一找‘七子'的地理位置,查一查他們是在何時被帝國主義侵占的?又是何時回歸祖國的?”綜合了政治、歷史、地理學科的知識,這些知識促進了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貫穿了一個思想教育的主題 ---- 早日實現(xiàn)統(tǒng)一祖國大業(yè)。第 3 單元《歐洲風情》中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亞》,歌詞采用中英文對照的方式,既有利于學生演唱也有利于學生欣賞、感受、理解歌曲的原汁原味。歌曲的背景畫面是歐洲風格的建筑群與星月交輝的寧靜夜晚,小船“貢多拉”隨風在海面上搖曳起伏,中間突出位置是意大利地圖,兩邊分別是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和意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意境非常美,使人身臨其境,同時了解享譽世界的藝術家。由學習意大利的民歌擴展到意大利的自然條件,生活環(huán)境和風土人情,學生就容易理解正是威尼斯河道的縱橫、舟楫往來的自然條件和生活環(huán)境,才孕育和勃興出了這種被稱為船歌的歌曲體裁,細致深刻地體會船歌的風格特征。這樣的編排將美術、地理、歷史、人文等知識隱含其中,學科間的滲透交融自然貼切,從審美的角度、文化的角度、歷史的角度、風格的角度向外幅射。而三位歌唱家各具特色的演唱風格(美聲源于意大利,在這里更有著特殊的意義)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欣賞空間,一個音樂作品從多方面多角度學習。同時也反映了一種開放的、民主的、平等的,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尊重學生的選擇,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風格演唱。人音版七年級 14 冊第 2 單元《非洲的靈感》中看地圖欣賞非洲民間樂曲“尋找朋友”:第 3 單元《長江兩岸》的“實踐與創(chuàng)造”中,要求學生聆聽音樂填圖,使學生熟悉世界和中國的地理的同時加深對音樂的理解。
音樂與其他相關學科間的綜合,發(fā)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以促進其綜合文化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淡化知識技能,“顯性”轉為“隱性”
傳統(tǒng)教材過于強調學科知識體系,著重于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過份強調識譜教學,知識過于繁多而偏難,學生對音樂課有畏懼心理,不愛音樂教材,不愛上音樂課。而實驗教材著眼于大數(shù)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降低了樂理知識的難度,淡化了學科知識,淡化了知識理論體系,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與畏難情緒,突出體現(xiàn)音樂教育的基礎性作用,有利于每個學生在音樂上的發(fā)展。更關注學生的審美體驗,以審美體驗為核心建構整個教材,加強了音樂的體驗性,符合青少年的認識心理;更看重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熱愛,發(fā)展他們的各項潛能,從本質上說是一種人格教育。從手把手地傳授音樂知識,到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音樂體驗;從希望把學生都培養(yǎng)成為音樂家,到努力要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高素質的、全面發(fā)展的人,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學會與人合作。實驗教材不是不要知識,而是將“顯性”變?yōu)椤半[性”,知識作為暗線貫穿于實驗教材中。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涉及到音樂基礎知識,有的以板塊呈現(xiàn),有的緊接著唱歌或欣賞曲目的下方,這些知識板基本上涵蓋了識譜知識、常見音樂體裁、音樂家介紹、音樂作品背景介紹等音樂常識類知識。必要的知識、技能經過精心設計、編排、被合理、巧妙地隱含分布到各個單元的作品中和具體的音樂活動中去,學生在饒有興趣的學習中,自然地掌握必要的音樂知識和技能。由于在編寫時已列出了各冊所包含的知識點,所以仍能保證這條“隱線”本身的連貫性和循序漸進。
三、體現(xiàn)多元文化價值觀。注重經典性與當代性的統(tǒng)一
實驗教材本著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的價值觀,更加平等、客觀地對待歷史上以及當代所有音樂文化財富,廣泛涉及古今中外各種題材、體裁的音樂作品,為學生提供更多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的機會。在作品選擇上,注重經典性與當代性的統(tǒng)一、藝術性與思想性的統(tǒng)一,注意聲樂曲與器樂曲、中國作品與外國作品的比例關系,所選材料盡可能貼近課堂教學實際,以利于學生的音樂活動。
實驗教材在音樂的歷史長河里,在浩如煙海的音樂作品里選擇經典之作。所選中國經典器樂曲有:中國經典器樂曲有:古琴曲《流水》、《梅花三弄》;古代琴歌《陽關三疊》;琵琶獨奏明清古曲《陽春白雪》;古箏曲《漁舟唱晚》;民樂合奏《將軍令》、《紫竹調》、《二泉映月》、《春節(jié)序曲》;二胡獨奏《空山鳥語》;鋼琴曲《牧童短曲》;小提琴曲《思鄉(xiāng)曲》、《新疆之春》等。中國經典歌曲有《國歌》、《歌唱祖國》、《我的祖國》、《繡紅旗》、《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黃河船夫曲》、《黃河頌》、《保衛(wèi)黃河》、《四渡赤水出奇兵》、《游擊隊歌》、《十送紅軍》、《烏蘇里船歌》、《冰山上的雪蓮》等。外國經典器樂曲有:《倫敦德里小調》、《婚禮進行曲》、《拉德茨基進行曲》、《 G 大調弦樂小夜曲》(第一樂章)《如歌的行板》、《鱒魚》第四樂章、《閑聊波爾卡》、《雷鳴電閃波爾卡》、《第九十四(驚愕)交響曲第二樂章》、《藍色的探戈》、《伏爾塔瓦河》、《瑪祖卡》、《霍拉舞曲》、《青少年管弦樂隊指南》、《春天奏鳴曲》、《歡樂頌》;外國經典歌曲有《桑塔露琪亞》、《伏爾加船夫曲》、《跳蚤之歌》、《搖籃曲》、《渴望春天》、《回聲》、《啊,朋友再見》、《雪絨花》等等。
經典作品距離學生生活的年代較遙遠,僅有經典作品還不能滿足學生音樂學習的需要,為了貼近學生,教材還編排了相當數(shù)量充滿時代感、時代氣息的佳作。如歌曲《新世紀的新一代》、《校園的早晨》、《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國》、《祝福祖國》、《祖國,慈祥的母親》、《紅旗飄飄》、《國旗頌》、《當兵的人》、《七子之歌 -- 澳門》、《東方之珠》、《鼓浪嶼之波》、《長江之歌》、《難忘今宵》、《一個真實的故事》、《牧歌》、《遼闊的草原》、《中國娃》、《眾人劃漿開大船》、《走進新時代》、《健康歌》、《足球夢》、《向奧林匹克出發(fā)》、《快樂老家》、《同一首歌》等。器樂曲有《 1997. 天地人交響曲》、《春天來了》、《歡樂歌》、《揚鞭催馬運糧忙》、《萬馬奔騰》等等。
這些作品根據不同的人文主題、分解到各個單元進行有序的排列。教材最重視的是把生活經驗和音樂的體驗密切結合起來。傾聽、演唱、演奏、表演、創(chuàng)編等形式豐富多樣的活動內容,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音樂實踐中去感受、體驗、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各種不同的音樂情緒體驗、高興的、歡快的、優(yōu)美的、憂傷的、抒情的、悲傷的、思念的等等,使學生從教材中體會到人類蓄含于音樂中的各種各樣的情感體驗,感受不同類型的人聲與器樂表演形式,獲取更多的音樂文化知識,增進音樂修養(yǎng)。
實驗教材除單元教學外,還從學生出發(fā),附加了豐富多彩的小欄目,以“音樂是我的好朋友”為題,鼓勵學生自我測評;以“音樂小網站”的形式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音樂知識;“我們心愛的歌”、“我們喜歡的器樂曲”、“音樂瞬間”深受學生喜愛,也為他們提供了音樂學習自由活動的空間。
第四節(jié)、實驗教材呈現(xiàn)方式
根據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課程理念,將教材設計成真正為學生所用,同時兼顧教師使用的教學文本,是音樂教材建設上的一個成功范例,是音樂課程改革的明顯突破。實驗教材編寫形式新穎活潑,令人耳目一新,各板塊的安排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呈現(xiàn)方式較過去的教材具有明顯的不同。
一、圖文并茂,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
實驗教材圖文并茂,從封面設計到每冊插圖、圖片都給人以全新的感受,色彩斑斕,富于美感。所有插圖與音樂學習內容密切相關,有著內的聯(lián)系,一改以往插圖的配合作用,從附屬的位置提升為重要的、有時甚至主要的位置,變成一種學習內容或活動的圖示,以引起學生的想象和思考,將學生要了解、掌握的知識隱含其中,學生可借助圖畫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展開聯(lián)想,思考問題。降低了學生學習知識的難度,加深了對音樂知識的感性認識,對音樂內涵的感受和體驗、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如七年級 13 冊第 6 單元《熒屏樂聲》中音樂劇《音樂之聲》歌曲《雪絨花》的插圖,淡藍色背景下襯托著一朵白色的、晶瑩剔透的雪花,左邊是雪絨花的照片,中間是指揮圖示,下面四幅照片分別為:影片中特拉普上校用訓練軍隊的辦法在訓練他的孩子們;瑪麗亞在上校家教孩子們學唱《哆來米》,她贏得了孩子們的心;孩子們用優(yōu)美、和諧的歌聲迎接上校,歌聲深深打動了上校,上校為孩子們演唱《雪絨花》;音樂會上上校一家以歌聲《雪絨花》表達了愛國之情,演畢全家為了尊嚴爬山越嶺奔向異國他鄉(xiāng)。插圖與歌曲相映成輝,十分精彩。
人教版實驗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祖國頌歌》中歌曲《歌唱祖國》的插圖,蔚藍的天空飄著朵朵白云和色澤艷麗的氣球,高高矗立的華表和雄偉的天安門十分壯觀,更能喚起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崇敬之情。第三單元《金色的秋天》,力圖以充滿喜慶的秋季為題材,不僅突出了秋天季節(jié)性的色彩,而且還有意識突出了秋季特定的豐收場景,向學生展示一幅熱鬧、而又富有詩意的秋景。選自《考瑞爾圖庫》的攝影作品《金秋》、秋日遼闊的田野、黃橙橙的麥穗、大朵大朵的向日葵、傅抱石的國畫《深秋》,營造出構成了一幅幅真實可感的、多姿多彩的秋的世界,使音樂與文化、音樂與繪畫等相關藝術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學生沉浸在這濃郁的詩情畫意中,加深了對音樂的感悟力。
人音版七年級 14 冊第 5 單元《輕歌曼舞》中《難忘今宵》歌曲的插圖為大片絢麗多姿的禮花和春節(jié)聯(lián)歡會照片,渲染了濃濃喜慶的氣氛;《電閃雷鳴波爾卡》和《藍色的探戈》的插圖與樂曲也水乳交融。
二、獨具特色的圖譜設計
實驗教材歌譜、樂譜用簡譜、線譜和以直觀形象的圖譜形式呈現(xiàn)。音樂用圖譜的方式表現(xiàn),是最原始也是最現(xiàn)代的,這在外國音樂教學中多有體現(xiàn),在我國中學音樂教材中是個新亮點。教材中豐富多彩、形象生動的圖譜讓學生感受、體驗音的高低、長短、強弱;感受節(jié)拍、節(jié)奏與句感;引導學生學生進行音樂創(chuàng)編練習。這樣從感性到理性,從具象到抽象,將抽象的東西具像化的方式,學生易于理解接受。各種圖象譜、圖形譜,由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形狀組成,貼近音樂,直觀性、操作性強。人音版實驗教材 13 冊第 3 單元《歐洲風情》中《伏爾加船夫曲》那蜿延曲折的河流圖譜,將歌曲的旋律、音量、音區(qū)、力度的變化與情感表達得十分到位,學生一看就懂,一做就會。
學生一邊聽歌曲,一邊看圖譜、看列賓的油畫《伏爾加河纖夫》,聲象結合,符合音樂學習的規(guī)律。透過那深沉的音調,背纖的號子聲和沉重的步伐節(jié)奏,體會力度的變化,體會歌曲形象地表現(xiàn)出纖夫拉著貨船由遠而近,由近而遠去的情景,懂得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xiàn)中的作用。
在《 G 大調弦樂小夜曲》、《倫敦德里小調》中,長短不一的線條、方塊、園,與高低不同的位置組合成各具特色的圖譜,學生看圖譜就知道音樂進行中音高、長短、情緒的變化,對音樂有一個總體的把握。
《熒屏樂聲》中《冰山上的雪蓮》的圖譜就更形象了,宛如一座層巒疊嶂的冰山,學生欣賞時通過看圖譜、聽歌曲加深對旋律變化的感受,對音樂的體驗。
七年級 14 冊第 3 單元《長江兩岸》中“龍船調”的圖譜、第 6 單元“春之聲”中無伴奏混聲合唱《春曉》的圖譜都非常有新意。
三、體現(xiàn)學生用書的特點
過去的教材基本上是從學科出發(fā),按照學科體系構建和編寫,其著眼點是“教”,主要是給教師用的,沒有體現(xiàn)學生用書的特點。這種不考慮學生如何學習的教材呈現(xiàn)方式,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學生只能在被動的狀態(tài)中學習,并對教材產生一種難以認同的逆反心理。而現(xiàn)在的實驗教材依據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課程理念,從學生學的角度出發(fā),從學生的學習需要出發(fā),從學生的理解程度、語言規(guī)律出發(fā),文字表述非常簡明扼要、十分清晰,筆調流暢、生動,容易為學生所理解。同時從標題到樂譜展示,條理清楚,可讀性強,引人入勝,令人賞心悅目,符合各相應學段學生的心理審美認知規(guī)律,是一本為學生寫、給學生看、給學生用的書。當代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有些兒童通過視覺較容易認知和記憶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些則通過聽覺以及教科書較容易認識和記憶所要學習的內容,如能全面和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覺器官,使他們投入地學習,那么學習效果將是最好的。實驗教材充分利用每頁的空間,在文字邊留出的空白處,畫上了插圖或寫上幫助學生學習和啟發(fā)學生思考的話語。教材采用了大量彩色的插圖、照片和表格,以調動學生視覺的各個方面投入學習。重點內容或概念用不同的字體、不同的顏色醒目地標示出來,有利于學生學習。音樂是審美教育,實驗教材本身就具有美感教育作用,因此設計美觀,印刷精美,字體、色彩、版式活潑不僅是為了配合教學內容,更是一種學生的心理需求,使學生潛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為教師提供了優(yōu)質豐富的資料
實驗教材除了學生用書外,還包括與教材配套的《教師教學用書》,內容有背景材料、作品分析、作者介紹、相關音樂知識、有關的參考書目等,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在教學建議中,還為教師們提供了一些有參考價值的教學方法,這些既是當前我國音樂教育科學研究的成果,也是許多一線教師寶貴的實踐經驗,有相當?shù)慕梃b價值。除了用文字表述的《教師用書》之外,注重以音樂為本,突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充分利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根據教材內容大力開發(fā)多媒體教學輔助軟件,每冊《教師用書》配有多媒體教學光盤,將音頻與視頻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體現(xiàn)了聽覺與視覺兩種不同姊妹藝術所特有的魅力,無論在聽覺上還是在視覺上給人以美的享受。在人教版的《教師教學用書》中,為面向大多數(shù)教師的教學實際,每個單元設置了教學計劃建議表、教學要求、教學準備、教材分析、教學設計示例、教學評估、相關參考資料。在配套光盤中,有專家介紹教材編寫的基本思路、教材的基本特點和基本框架,還有三節(jié)音樂課堂教學實錄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學習參考。所有的實驗教材的音響教材緊密配合教科書的選曲,并用錄音帶、錄像帶、 VCD 等多種形式呈現(xiàn),演奏與錄音效果具有規(guī)范性。既是教師上課的好幫手,又是學生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好朋友。
[ 參考文獻 ] :
1 、王安國、吳斌主編 . 《音樂課程課程標準解讀》 .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年 5 月
2 、彭鋼、張曉東:《課程理念的更新》 .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年 12 月
3 、張暉:《新課程的教育改革》 .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年 12 月
4 、閻光亮、劉莉、劉悅:《課程改革簡明讀本》 .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年 12 月
5 、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 .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年 4 月
6 、鐘啟泉、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