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的《4首瑪祖卡舞曲》Quatre Mazurkas Op.30 ,作于1836-1837年,1837年出版,呈獻給沃爾登堡公爵夫人。
1. c小調(diào)瑪祖卡 Op.30-1 ,不過分的小快板,三段體式,中段為降E大調(diào)。舒曼對這首瑪祖卡的評價是:“肖邦的努力使瑪祖卡舞曲成為一種藝術的形式。他曾創(chuàng)作了許多這個類型的樂曲,但是與這首樂曲相似的卻非常少。其他的同類樂曲也有著詩一般的特征,在形式及表現(xiàn)上都有新的創(chuàng)意?!?
2. b小調(diào)瑪祖卡 Op.30-2 ,潑地,三部曲式。第一段升f小調(diào),第二段A大調(diào),第三段升f小調(diào)。樂曲中充滿了歡樂、活潑的情緒,其運動十分微妙。庫勒普斯基認為第三段不斷反復的樂句“有尤吉斯基(Vjejski)的詩《杜鵑》的特征”。有些專家則認為這是一首調(diào)性不明確的瑪祖卡舞曲,因為有人認為此曲應該是升f小調(diào)。
3. 降E大調(diào)瑪祖卡 Op.30-3 ,過分的快板,復三部曲式。在這首瑪祖卡中,肖邦成了貴族。整首作品非常輝煌、爽朗,把波蘭國民的歡樂、悲傷暫時放在一邊,充滿了法國式的華麗、快樂,這在肖邦的作品中也是不多見的。但樂曲中的大小調(diào)交替出現(xiàn)等手法,很明顯能看出波蘭民族民間特點。
4. 升c小調(diào)瑪祖卡 Op.30-4 ,快板,復三部曲式。這是肖邦的瑪祖卡中最為杰出的作品,哈涅卡評價說:“這是規(guī)模最大的一首瑪祖卡之一,其節(jié)奏的構成,使得樂曲更為雄厚。它最后的連續(xù)五度、四度雖然生硬,但增強了其意圖的表達?!? |